读《蒋勋说唐诗》有感
说起唐诗,大家会马上想到李白、杜甫、王维,想到唐诗三百首,却发现唐诗三百首里的诗,自己读过的“屈指可数“。因为有很多人觉得在当下的时代,读诗既不能带来经济效益,也不能改善环境,而且也没有那种心情和时间去读。可是在生活中,我们总需要有点诗歌的味道,来提高我们的修养,丰富我们的生活吧。比如,当你看到帅哥时你可以说:“翩翩公子美少年,皎如玉树临风前”,而不是说:“哇,这也太帅了吧”;当向一个人表达爱意时你可以说:“山有木兮木有枝,心悦君兮君不知”或者“以汝之姓,冠吾之名”,而不是简单地说:“我喜欢你”;当你想和爱人相伴一生时你可以说:“在天愿做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”,而不是简单地说:“我想和你一生一世”。中华古典文学博大精深,会让生活瞬间充满了诗意感。那么就让我们来读读《蒋勋说唐诗》吧。
蒋勋先生用了七个章节介绍唐朝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六位诗人,从张若虚到李商隐,解读了唐诗的灿烂与华美,让我们体验到生命中的真善美,也让我们感受到每位诗人不同的生命状态。在蒋勋先生眼里,唐朝的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黄金时代,是灿烂与华美的短暂出走,是一次异于传统农业文明的豪迈与华丽。他从铺陈唐代的整个大背景开始,然后放在一篇五人之上,最后以李商隐象征派别的诗歌结束。一篇即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张若虚的《春江花夜月》,五人是盛唐的王维、李白、杜甫,中唐的白居易以及晚唐的李商隐。这五位诗人诗风截然不同,对待生命状态又有各自的看法。
其间,谈到唐代诗人的宇宙意识和自然流露的骄傲,孤独与自负,还花了一些篇幅写陈子昂。作者用陈子昂的《登幽州台歌》中的“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”说出唐朝诗人具有孤独、自负、骄傲的时代特征。刚开始的时候,其实我不太理解,为什么作者说唐朝诗人具有自负、骄傲的特点。在我的观点里,我认为这两个词稍微带点贬义的性质,所以不太了解作者的用意。等我读到张若虚的《春江花月夜》,里面写道,“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不知江月待何人。”其中“不知江月待何人”中的待是等待的意思,这里说的是江山在等谁。我才明白唐朝诗人身上所透露出的自负感。就拿陈子昂来说,在古人与来者之间,他是被等到的那个人,他活在这个时代里的诗歌形式与内容是完美配合的,不像古人,也不像来者,活在被传统农业文明束缚的文学里。比如宋代的诗人都是在书房里进行创作,不像唐朝诗人阅历丰富,视野辽阔。所以陈子昂应该骄傲与自负。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,经历多少生命的轮回,才可以水到渠成到这种突破农业伦理,展现个性,在广阔的视野里找到宇宙意识,这是何等的骄傲与自负啊!就像王维在《使至塞上》的那种辽阔视觉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那样。我们不得不赞叹蒋勋先生在解读古诗词中有自己的独到见解,语言明白晓畅,为喜爱诗词且非专业的我们打开了一扇门,让我们了解到唐诗的五彩斑斓。
《蒋勋说唐诗》带我们进入诗歌的世界里,可以慢慢地感受到,我们生命有过像李白那样的感觉,希望豪迈与辽阔;也有过像杜甫那种对现实的悲哀,偶然走在街头上,看到一个穷困的人,希望能写出《石壕吏》中的悲情;也有过像白居易的深情,听到伟大的爱情,希望能写出像《长恨歌》里那种不可磨灭的爱情。唐诗犹如手中五彩缤纷的万花筒,红橙黄绿紫,不但五彩斑斓,而且变化纷呈。
蒋勋先生解读的几位诗人,我最喜欢白居易的诗。在白居易的诗歌里,文字可以很简单,没有格律,没有形式,很好读懂。更重要的是他的文章有“文以载道”的特点,带有社会意识色彩,就是通过文章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,一个现象。比如,他笔下的卖炭翁和折臂翁,就是为了批判当时的政治,站在人民立场,要求废除不合理的制度。不过我最喜欢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,里面不仅是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,更是激发了我们心里对那个美好情感的相信。我想我们都盼望过希望过爱可以永远存在。而在白居易笔下的唐玄宗和杨贵妃变成了一个美丽的故事。里面最深情的话就是:“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”。我深深地被白居易笔下的唐玄宗的痴情感动到了,无形之中我忘记他俩所处的现实政治,也改变了我以往“最是无情帝王家”的看法,也让我领略到人世间不可磨灭的爱情。更不禁让我赞叹中华文学如此美丽!
如果你和我一样,无数次翻开《唐诗三百首》,却始终无法看到最后一页,那么,我强烈向你推荐这本《蒋勋说唐诗》。因为它可以让你安静下来去细品诗中的韵味,领略唐诗的五彩斑斓,目睹唐朝的风华绝代。